close

 

 

J對朋友十年來的不斷要求感到煩厭以及日漸的麻木。我呢,對於那位新識卻待我無比熱情的朋友,她的要求只讓我感到備受束縛。

她不斷要求陪我,我不斷拒絕她陪我。

如果把眼光放在表面,那是沒有化解辦法的。要麼我退讓一步,即使不願意也讓她陪,或者我不讓她陪教她失望;這就是很典型的「非你即我,無法兩全」的小我思想,要麼我利益受損(直接一點就是「犧牲」),要麼她的利益受損。我的利益是「可以早點回家」,她的利益是「與朋友一起的快樂」。在這個層面上,真的沒有化解的方法,因為大家的利益都自己而言,都是真實不過的。

這個不能化解的層面只是果;是我們選擇錯了的後遺症(實際上,整個世界以及所有痛苦都是我們選擇了的後遺症)。要化解果,不從「因」着手,怎麼能夠化解。在練習手冊第25課「我不知道萬物的目的何在」,說到我沒有「個人利益」可言。暫時,我不想討論這個,因為我發現魔鬼也會引用聖經,我知道我有時會拿課程的話逃避那隱埋着的某些想法(當然,逃避問題不是罪,也不是什麼大錯,無需責怪自己)。這次,我想起的是,「不論面對什麼處境,他只能捫心自問:“我究竟想在這事件中得到什麼?”」/「他必須學習放下所有的判斷,在一切境遇中,只問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」(教師指南P.11)

對我而言,朋友的要求不是最可怕,我被迫做她要求的事也不是最可怕,最可怕的,我心裏最恐懼的,是她會因為我的拒絕而離開我,不再對我好(再深一層,導致我害怕孤獨的終極之因,便是以為自己與主分裂)。我認定一個人要得到別人的善待,便是要付出;你若不付出,別人便會離開你。這個世界的確這樣教我們,最明顯的例子便是我跟我媽的關係。如果我不給家用,她肯定會恨死我。其實我不完全信賴寬恕,因為寬恕是一無所作,可寬恕的正見卻能帶來一個美夢,甚至《告別婆娑》說「該信任聖靈也會盡祂的本分,領你踏上天堂之路,你不必操心來的發展」(P.300);這已經與我們認為不做什麼(形式/行為上),便不可能得到我想要的這種根深柢固的觀念相違背了。

我會擔心,真的只需寬恕嗎?面對這麼實際(或看似真實)的情況,我要做的只是寬恕他們,認清他們只是我潛意識的恐懼投射,連帶整個宇宙也不存在就行?我真的只要徹底扭轉知見,便可獲得一切?寬恕,不會是另一條導致我相同痛苦的路,或者更痛苦的路?這就是我願意寬恕的原因。

我寧可在行為或意識上改變,也不願接納只是那麼簡單的寬恕。救恩不可能這麼簡單,不可能不向我索求任何東西,不要求我犧牲。然而,我記得J說過:上主只會給予,而我只能領受,上主給予的從不奪回。那個「會奪回」或者「不肯給予我要的」的上主,只我們人類分裂心靈的集體投射。

雖然課程對我們作出保證,《告別婆娑》也說寬恕可以取消我們的數千百劫,不過我有時還是禁不住懷疑。連金錢、住屋這麼實際的問題,需要做的只是寬恕?然而,肯恩說:絕對是斬釘截鐵的「是的」。

我知道無論我在人世怎麼去計劃、未雨綢緞,為恐怖的將來作準備,都是沒用的。如果所謂的「未來」只是果,要撤消這些果,便是去掉或者改變因。未來,只是由過去的罪(以為自己與主分裂),招來現在的內疚,再引來可望見的恐懼(即以為會遭天讉的恐懼),這就是所謂的時間,所謂的人生。然而,我們不必如此。「生命原是一種喜悅,只有死亡才會哭泣……生命沒有對立,因為它就是上主。」(教師指南P.52

寬恕的確是我們能做的。寬恕,不是原諒那些我在對方身上看到的罪過(J不是白痴,也是這等「聖人」,要人做出不可能的事),而是認清我們以為與主分裂的念頭只是一個傻傻的妄念,虛妄之致,因為我們從沒有與上主分裂,如練習手冊第30課「上主在我看見的萬物之內,因為上主在我心裡」。愛一直陪伴我們,只是我們看不見而已。我們眼中充滿過去的念頭,心裡塞滿過去的想法,其實我們未曾看見。

徹底的知見轉變,不可能不讓我們感到動盪,因為那是一套跟過去毫不相干的正見。其實,眼見什麼不要緊,能否因為寬恕而在人們身上看到微光也不重要,重要的是,每一次,當我要攻擊別人或自己時,我重新選擇,寬恕過去,並在那一刻感到如釋重負,感到喜悅與平安。

寬恕就是看出每個人的真面目:純潔無罪。

純潔無罪的人教人不生恐懼。

 

J啊,請你牢牢握緊我的手,教我以你的慧見去看,教我在面對誘惑時能夠看出那些東西的虛幻及無意義,教我不再逃避上主慈愛的一雙手。以後的路,但願我能更相信你。回家、救恩、平安與喜悅,是我們共同的願望,而我們只能一同獲得療癒。  阿門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